1,每年会有很多闪电击打地球那些电能都去了哪里

有可能都被地球给合理化的吸收了。闪电中的确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平均每道闪电产生的电能,大概在10亿焦耳左右,换算成电能就是280千瓦时左右,但人类还是难以有效地利用这种不稳定的能量的。根据统计,地球上每年大概要打雷14亿次,平均每秒钟都有40多道闪电划破长空。那么既然地球上的闪电现象这么普遍存在,那么我们人类能否利用打雷时的闪电,来获取人类活动需要的电能,这样的想法确实足够大胆,然而基本上也只能停留在设想的阶段。虽然地球上的闪电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落下,但人类想要利用闪电,目前以现有的科技水平来看,还是个天方夜谭,完全不可能实现。闪电中的确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平均每道闪电产生的电能,大概在10亿焦耳左右,换算成电能就是280千瓦时左右。如果是一盏30W功率的灯泡,可以连续点亮1年的时间。那么地球上每年14亿道闪电,总电能可以达到接近4000亿千瓦时(4000亿度电),接近每年中国耗电量的10%,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然而闪电的持续时间通常不到30毫秒,也就是说280千瓦时左右的能量,要在0.03秒内完全释放。这么大的瞬时功率,可以把周围的空气加热到2.7万℃左右,比太阳表面温度的5倍还高。以我们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还没有办法制造出合适的“接收器”来接收这么大功率的能量。而且除此之外,地球上闪电出现的时间和地点也是完全随机的,也不会说在某个地方一直打雷。所以人类就算能够制造出接收闪电能量的接收装置,在何时何地安置它也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地表71%的面积都是海洋,更加难以实现对闪电的接收和利用。所以闪电中蕴含的能量虽然非常巨大,但人类还是难以有效地利用这种不稳定的能量的。所以与其想要利用闪电中的能量,倒不如设法提高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的利用,或者是在可控核聚变方面寻求突破,目前来看这才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最佳途径。

每年会有很多闪电击打地球那些电能都去了哪里

2,球形闪电只听说过却没见过它携带的能量很大会造成哪些危害

球状闪电别名滚地雷,便是一个呈球形的闪电球。这是一种物理变化,并非奇幻小说或动画片的特效。这类情况早就有参考文献记述,科学家已研究逾160年,相关的汇报高达千余份,也是有二千多份科技论文出版发行,可是人们对于此事状况仍没有合理的表述。球状闪电一般都是在雷电下产生,它十分明亮,略呈球形,直径大概是20至50cm。一般它只能保持几秒,但也是有保持了1-2分钟的记录。更奇妙的是它还可以在空气单独而迟缓地以动。有的目击者看到它像火球到地面上又弹回天空消退。有极少数目击者说它会伴随着金属材料物件走,比如网络线,但大部分人都说它的途径不确定。绝绝大部分目击者都说它是横着运动的。在它短短的几秒钟的生命中,它的亮度,样子和尺寸都维持不会改变。它曾在空闲地,封闭式的屋子里,乃至飞机舱内发生!有征兆表明,它跟云彩与路面中间的闪电(即普遍的一般闪电)有密切相关,有目击者说它会在一般闪电后产生或消退。球状闪电有可能猛烈地暴发,也很有可能会清静地瞬间消退。在色调层面,则各不相同,没有一致的叙述。球状闪电具备杀伤力。它既能够毁坏窗户,也可以是墙面的表层脱落。它也曾导致动物和人的死伤,但是由于材料不够,无法掌握至死的真正的缘故。没有内容表明球状闪电会毁坏花草树木,这与一般闪电略有不同。球状闪电基本上没法被毁坏,有些人曾用自动步枪击中过球状闪电,可是失效。因为球状闪电发生的频率很低,科学家无法重装系统的观察,迄今也没人拍摄得高品质的照片来做科研。基础理论层面,有些人觉得它是炙热的气体团或汽化了的原素,比如碳,钠又或者铜。尽管这一概念能够表述球状闪电的区域特点,却不可以表明为何它还可以在飞机舱内产生。除此之外也有很多不一样的观点,如等离子,正离子,通电的浮尘,有表层电子器件壳的水……,但没有一个基础理论能够圆满地回答这个科学疑案。假如有见过球状闪电或拍下它的照片,一定要把全部材料记下来呀!那可能是十分宝贵的科学研究材料。球状闪电往往神密,确实是由于它并不普遍,它缥缈的行迹,变化多端的颜色和外观设计及其它霎时间极大的杀伤力都让人们痴迷。因此,早就在古希腊的时代,人们就开始注意这类独特的自然现象了。

球形闪电只听说过却没见过它携带的能量很大会造成哪些危害

3,雷电的危害有哪些

一,雷电的产生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公里,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 二,雷电的危害 雷电的危害一般分为两类:一是雷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发生热效应作用和电动力作用;二是雷电的二次作用,即雷电流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雷电的具体危害表现如下: 1.雷电流高压效应会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如此巨大的电压瞬间冲击电气设备,足以击穿绝缘使设备发生短路,导致燃烧、爆炸等直接灾害。 2.雷电流高热效应会放出几十至上千安的强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热能,在雷击点的热量会很高,可导致金属熔化,引发火灾和爆炸。 3.雷电流机械效应主要表现为被雷击物体发生爆炸、扭曲、崩溃、撕裂等现象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4.雷电流静电感应可使被击物导体感生出与雷电性质相反的大量电荷,当雷电消失来不及流散时,即会产生很高电压发生放电现象从而导致火灾。 5.雷电流电磁感应会在雷击点周围产生强大的交变电磁场,其感生出的电流可引起变电器局部过热而导致火灾。 6.雷电波的侵入和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也会引起配电装置或电气线路断路而燃烧导致火灾。 三,预防雷电的方法 1.建筑物上装设避雷装置。即利用避雷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而消失。 2.在雷雨时,人不要靠近高压变电室、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在大树下躲雨。 3.不能用有金属立柱的雨伞。在郊区或露天操作时,不要使用金属工具,如铁撬棒等。 4.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属商品的货垛上。 5.雷雨天气时在高山顶上不要开手机,更不要打手机。 6.雷雨天不要触摸和接近避雷装置的接地导线。 7.雷雨天,在户内应离开照明线、电话线、电视线等线路,以防雷电侵人被其伤害。 8.在打雷下雨时,严禁在山顶或者高丘地带停留,更要切忌继续蹬往高处观赏雨景,不能在大树下、电线杆附近躲避,也不要行走或站立在空旷的田野里,应尽快躲在低洼处,或尽可能找房层或干燥的洞穴躲避。 9.雷雨天气时,不要用金属柄雨伞,摘下金属架眼镜、手表、裤带,若是骑车旅游要尽快离开自行车,亦应远离其它金属制物体,以免产生导电而被雷电击中。 10.在雷雨天气,不要去江、河、湖边游泳、划船、垂钓等。 11.在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之时,若旅游者在旅店休息,应立即关掉室内的电视机、收录机、音响、空调机等电器,以避免产生导电。打雷时,在房间的正中央较为安全,切忌停留在电灯正下面,忌依靠在柱子、墙壁边、门窗边,以避免在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致意外。 当发生雷击时,旅伴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如果当时呼吸、心跳已经停止,应立即就地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积极进行现场抢救。千万不可因急着运送去医院而不作抢救,否则会贻误病机而致病 死亡。有时候,还应在送往医院的途中继续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此外,要注意给病人保温。若有狂躁不安、痉挛抽搐等精神神志症状时,还要为其作头部冷敷。对电灼伤的局部,在急救条件下,只需保持干燥或包扎即可。 雷雨天气发生时,即使在安装了避雷针的情况下,也应该迅速拔掉室内电视、电冰箱以及天线电源的插头,防止空间电磁波干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外,从电闪雷鸣的形成和发生过程来看,空旷场地上、建筑物顶上、高大树木下、靠近河湖池沼以及潮湿地区是雷击事故多发区。 全国建筑物电气装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王宏民:在室外,要考虑到雷电活动区域,看雷电活动远近,一般是听雷声就能判断出远近,不要躲到避雷针和大树下面。在空旷的地方不要打雨伞,因为雨伞有针尖,电场强度要集中些。不要在空旷地方打手机。要蹲下来,两脚并拢。 专家最后强调,如遇雷雨天气,市民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一辆金属车身的汽车也是最好的“避雷所”,一旦这些建筑物或汽车被雷击中,它们的金属构架或避雷装置或金属本身会将闪电电流导入地下。

雷电的危害有哪些

4,雷电的利与弊

缺点:干扰无线电信号,引起森林火灾,人畜伤亡等重大灾难。雷击引起的火灾通常有以下三种形式: 直接雷击火灾 当空中带有某种电荷的雷雨云很低时,此时周围又没有异性电荷的雷雨云,这种低雷雨云就使地面上突出物体感应出异性电荷,造成雷雨云与地面突出物之间的直接放电。这种直接击在建筑物上或其它物体上的雷击称为直接雷击。这种雷击的破坏作用一是它的热效应,引起物质燃烧;二是它的机械效应,能摧毁建筑物或其它物体;它还能引起高电压冲击波,使电气设备的绝缘被击穿,造成人员伤亡事故,这是最常见的雷击火灾。 北京古代木塔被烧毁就与雷击有关。明初时北京至少还有七座木塔,然而弹指五百年间,这些木塔一无所存。 1987年5月31日,湖北武当山金顶遭雷击起火,6名道人受重伤…… 1979年3月30日,南京炼油厂318号储油罐直接遭雷击,罐顶被击穿,烧毁原油860吨,损失26万余元。 孔庙共发生过四次重大火灾,其中有两次是天火——雷击引起的火灾,这两次是直接雷击火灾,现摘录二段孔庙有关火灾的文字记载:“明弘治十二年六月十六日夜子时,雷击启圣家祖,延烧正殿,伯鱼庙、子思庙、大成门、大成殿、启圣殿、东西两庑、以及洪武、永乐御制碑文并楼等共123间。”“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六月初九日申时,雷落大成殿,火势猛烈,正殿焚毁,延烧寝殿、东西两庑、大成门、启圣王殿、金丝堂,以及圣祖皇帝御碑东西两亭等”。 感应雷击火灾 这种火灾是由于雷雨云的静电感应或放电时的电磁感应作用,使地面上的金属物件,如化工厂中的金属设备、管道、反应装置上感应出与雷雨云电荷相反的电荷,造成放电,这种雷击现象称为感应雷击。它对建筑物不起直接破坏作用,但对易燃、易爆物品聚集的场所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这种雷击火灾不易被人们“识破”,故更应引起重视。例如: 1986年7月8日,河北省张北县油篓乡八一毛皮厂成品仓库发生一起特大火灾,烧毁房屋214平方米,皮衣类5773件,皮帽24210件,各种皮茄克652件,皮革39270.6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978938元。经消防部门现场勘查结果确认,这次火灾就是感应雷击引起的。那天夜里,张北县遭到雷击袭击。雷雨时,产生增大的交变磁场,在磁场内的钢屋架(有的闭合,无接地)产生感应电流,电火花引燃皮革制品,导致火灾发生。 1985年7月26日上海造纸工业公司北蔡仓库也发生过一次类似的大火灾,殃及了23个堆垛,使5600余吨各种造纸原料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4万元。 当晚7时15分左右,一个落地雷正好打在该仓库上,这些造纸原料都是旧棉絮、废纸、纸浆等可燃物品,燃点最高的也不过200℃左右,用来捆扎这些原料的都是铁丝或铁皮,雷击会感应起很大的电流而又无法导出。结头处因电阻较大会产生电火花,铁丝铁皮上也会因大电流通过产生高温,使燃点不高的原料起火。 球状闪电雷击火灾 这是一种特殊的闪电雷击引起的火灾。平时不多见,一旦发生,后果相当严重。1983年9月10日,上海嘉定桃浦二库发生的一次大火,把正待出口美国等地的大量麻袋、山竽干等物品烧毁,损失250万元,这就是球状闪电雷击引起的火灾。 10日凌晨,乌云滚滚,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风狂雨猛。3时15分时,一道蓝色的闪光划破长空,霹雳声中,一个直径约20厘米以上的火球从闪电中滚下,正好击中嘉定桃浦二库东面6条堆垛的中间。火球在堆垛间隙中滚动,不久就见到燃起熊熊大火。这种“火球”非同一闪即逝的一般闪电,它能延续一段时间,引起物质燃烧的可能性也较大。划破天空的闪电,其实是直径5厘米的脉冲电能运行的途径,可以短得只有60米,也可以长达30公里。它以每秒14.5万公里——亦即大约等于光速之半——的高速穿过大气层。就在闪亮的那一刹那,电力把周围的空气加热到2.8万摄氏度,约为太阳表面温度的5倍。 闪电中的能,虽有3/4化热耗去,但所余的1/4,仍能放出电压高达1.25亿伏特的电。击中棵大树时,闪电会立即使树内的汁夜高速沸腾,汽化之快,能使大树爆烈。以往曾有闪电将地面击出3米深的凹坑和把巨石劈成两半的记录。 地球上每秒钟有闪电约100次,亦即每天800万次,所放出的能比全美国所有发电机发电的总量还要多,可至今仍没有人想出利用这种能源的办法。 物理学家推测,闪电可能与地球上生命的发生有重要关系。实验室里所作的实验证明,强力的电击能将构成地球洪荒时代大气的4种气体——甲烷——氨、氢和水蒸气——分解,而产生构成生命有机体“元件”的氨基酸。闪电无疑是原始人用火的一唯一来源。直到今天,大地的阴电荷仍要靠大雷雨供应。而且闪电本身还能生产可被多数植物利用的氮化物。 闪电也会引起森林大火,每年所造成的财物损失高达许多亿美元。它也是电力中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它那突如其来的强大电力,会将变压器烧毁。闪电可以伤害人命。它那强大电流能使人的心脏和呼吸系统停顿而丧生。 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大气不完全呈分子或原子状态,经常是带电的,正负电荷之间的放电现象,就形成了闪电,并发出雷声。由于光速很快、约每秒三十多万公里,而声速每秒只有三百多米,所以我们一般先看到闪电,后闻到雷声。每一次雷暴雷电所产生的电压可高达几万伏,甚至几十万伏。然而,地球所带的电荷高达五十万库仑以上,整个地球表面所含的电荷均是负电荷,所以,雷电很容易接触到地表面,雷电与地面间就形成一个通道电流回路,此通道电流极大,平均可达几万安培。而且通道直径甚微,只有几平方厘米到几十平方厘米,这样空气柱必然被烧的炽白。雷电时的温度高达摄氏二万度以上,所以,常见的闪电颜色是白的。若人或牲畜恰巧处在雷电通道电流内,就无疑会被击伤击死。加之上万度高的温度短时猛烧,所以,往往被雷电击死的人身上出现一片片焦糊斑迹。那么,为什么受害人的衣服未燃烧呢?这是因为一次雷击时间仅有百分之几秒,衣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不可能燃烧的。又因雷电通道电流范围很小很小,可一个人的一只脚所站的面积至少也有近二百平方厘米,这就是说一般只有一个人或一个人的半只脚底板处在雷电通道电流范围内,所以如几个人在一起,也往往只击死其中某一个人。 雷雨,又称雷阵雨,是夏季常常出现的伴有雷电的降雨现象。它在积雨云中形成,强烈时可出现暴雨。按其成因,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对流旺盛所致的热雷雨,常见于夏季午后,范围小而雨时短;另一种是冷暖空气剧烈冲突,促使暖湿空气上升而致的降雨雷雨,其范围大,雨时也较长。 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气象上把伴有雷声的判为雷暴,把只见闪电而不闻雷声的判为远电。它产生于积雨云中,由于对流,积雨云中的小水滴不断碰撞分裂,产生正负电荷并各自不断大量聚积、若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电位差达一定程度,即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闪电。在放电的路径上通过电流约1万安培偶尔可达10万安培,使仅几厘米通道上的空气温度猛增,可高达上万摄氏度,致使体积骤然膨胀,发生爆炸声——雷声。由于光速比声速快,故先见闪电,后闻雷声。强烈的雷电有时会毁坏建筑物和击毙人畜,但雷雨亦可使土壤提高肥力,增加含氮量。 雷雨云的云底是带电荷的,这种电荷能使地面发生感应,并产生与云底的电性质不同的电荷,即:“感应电荷”,众所周知,电荷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感应电荷在小范围的地面是同一性质,相互排斥的,其结果将使电荷移到地面弯曲得最历害的地方去,致使高耸地面上的物体上部,感应电荷最多最密,对雷雨云底部不同性质电荷的吸引力也最强。因此,地面高耸突出的物体最容易遭雷击,所以要特别注意防雷击。 怎样预防雷击呢?凡高大建筑物均要安装避雷设施,并按规定及时检测维修;雷雨时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房、电杆、烟囱等高耸的物体,更不要站在空矿的高地上或大树下避雨,也不要到江河中游泳或划船,因为在地面水面上,这些都是相对突出的物体,容易遭雷击。另外,金属和潮湿的东西容易传电,所以,雷雨时不要靠近电线,自来水管、铜器、铁器等物体,也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潮湿的墙壁,这样就可以避免和减少雷雨时造成的雷击危害。 雷电虽然对人类有害,同时也在为人类造福。在雷电瞬间的高温高压下,可以使空气中的氮氧或氮氢化合,可以说是天然的化肥制造。 球状闪电为什么会这么大的破坏力?据分析,小火球的能量约为4×12焦耳,近似万千卡热量,其温度可高达几千摄氏度以上,就是下着倾盆大雨,雨水碰到它也顿时化作水汽。这样高温度的火球,击中麻袋、山竽干堆垛,烧穿油布,引起堆垛中麻袋、山竽干燃烧,就不足为奇了。利益:人们认识雷电,首先想到的是它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对雷电现象怀有一种深深的恐惧心理。但是,你可能还不知道,雷电对人类进步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的。 首先,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雷电起到了重要作用。洪荒时期的地球周围,存在着由火山喷发出的大量气体——甲烷、氨气、氢气和水蒸气,这些气体在紫外线、宇宙空间辐射的作用和强烈的雷击下,产生了构成生命有机体的“基本元件”——氨基酸,从而使具有自我复制和繁殖能力的原始生命终于慢慢地产生了。 第二,雷电给人类带来了火。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由于雷击引起森林起火,启发了我们的祖先学会用火,因森林起火被烧死的动物躯体,比生吞活剥的动物吃起来有滋有味,使远古人类习惯了吃熟食。富有营养的火烧食品的长期食用,促进了人体肌肉和大脑的发育,使人类在进化旅途中跨进了一大步。 第三,雷电能净化环境。雷电发生时,强烈的电化学、光化学作用,会使空气中的部分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杀菌作用的臭氧。因此,一场雷电过后,空气中弥漫着少量臭氧,加之雷雨时,空气又得到了“清洗”,使人会感到格外的清新舒适。 第四,雷电在农业上的隐形功劳则更大。雷电会使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化合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雨水溶解落地后便成为农田必须的天然氮肥。有人估算,每年因雷电生成的氮肥约4亿吨。在常有雷电发生的地区作物生长茂盛,就是雷电制肥的证明。科学家还发现,雷电还可引起高空和地面间的电压。这个电压越大,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本领就越强。有人曾观察对比,雷电后1—2天内,植物的生长和新陈代谢特别旺盛,如果在作物的生长期内有5—6次雷电发生,作物的成熟期将提前一周左右。 还有,地球上每天会有800万次雷电。一次闪电,云和大地间的电压可达1亿伏,电流强度可达10万安培,闪电的长度可达1万米,电火花直径也有十几厘米,闪电的功率可达100亿千瓦,是我国葛洲坝水电站发电功率的几千倍。目前人们还未想出利用雷电造福人类的方法,但是,雷电的确是一种强大的能源。 雷电常给人类造成损失,然而它的功绩可能鲜为人知。那么,它的主要功绩有哪些呢? 雷电很重要的功绩是制造化肥。雷电过程离不了闪电,闪电的温度是极高的,般在三万度以上,是太阳表面温度的五倍!闪电还造成高压。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空气分子会发生电离,等它们重新结合时,其中的氮和氧就会化合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分子,并溶解在雨水中降落地面,成为天然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仅因雷电落到地面的氮肥就有四亿吨。如果这些氮肥全部落到陆地上,等于每亩地面施了约二公斤氮素,相当于十公斤硫酸铵! 雷电还能促进生物生长。雷电发生时,地面和天空间电场强度可达到每厘米万伏以上。受这样强大的电位差的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增强,因此,雷雨后一至二天内植物生长和新陈代谢特别旺盛。有人用闪电刺激作物,发现豌豆提早分枝,而且分枝数目增多,开花期也早了半个月;玉米抽穗提早了七天;而白菜增产了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不仅如此,如果作物生长期能遇上五至六场雷雨,其成熟期也将提前一星期左右。 雷电能制造臭氧。臭氧是地球上生物的保护伞,它可以吸收大部分危害生命的紫外线,使生物免遭伤害。空气中少量的臭氧,可以起到消毒杀菌、净化空气的作用。臭氧一般仅存在于高层大气中,但雷雨后,低空也会有微量的臭氧,使得空气格外清新。 雷电还有巨大的能量。地球上平均每秒有一百次闪电,一次闪电约释放八千瓦小时的电能,因此,每年全世界的雷电约放出二百五十亿千瓦小时的能量。遗憾的是,人类目前还无法对它加以利用,但总有一天会为它找到用武之地的。

文章TAG:闪电太多会怎么样闪电  太多  怎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