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潜水时会出现哪些现象

专家指出,人类的潜水生理反应也很有说服力。人潜水时体内会产生一种称为潜水反应的现象,也就是肌肉收缩,全身动脉血管血流量减少,呼吸暂停,心跳也变得缓慢。此时,还饱含氧气的血液不再输入到皮肤组织、骨肌和其他器官,而全部集中到维持生命的最重要的机体中心大脑和心脏上,使它们的细胞得以在几十分钟的时间内不致死亡。这种现象与海豹等水生动物的潜水反应十分相似。

人类潜水时会出现哪些现象

2,溺水之后的人有什么症状

人体溺水后数秒钟内,本能地屏气,引起潜水反射(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和外周血管剧烈收缩),保证心脏和大脑血液供应。继而,出现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刺激呼吸中枢,进入非自发性吸气期,随着吸气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充塞气道导致严重缺氧、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根据淹溺水的性质,分为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扩展资料游泳安全要点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也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更不要私自到江、河、湖、水库等地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要了解清楚。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2、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3、游泳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抽筋。4、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5、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人体溺水后数秒钟内,本能地屏气,引起潜水反射(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和外周血管剧烈收缩),保证心脏和大脑血液供应。继而,出现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刺激呼吸中枢,进入非自发性吸气期,随着吸气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充塞气道导致严重缺氧、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根据淹溺水的性质,分为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扩展资料游泳安全要点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也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更不要私自到江、河、湖、水库等地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要了解清楚。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2、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3、游泳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抽筋。4、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5、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溺水之后的人有什么症状

3,为什么潜水后头晕呕吐

常见潜水疾病——耳压力伤 Ear Barotrauma 耳压力伤大致上又分为内耳压力伤、外耳压力伤、中耳压力伤等三个部分。 成因 A.外耳压力伤比较少见,经常与面罩塑带过紧有关。 B. 内耳压力伤同样比较少见,往往由过分激烈耳部反压动作(ear equalization)而引起。 C. 中耳压力伤,是三者中最常见的,主要由耳部反压动作不良引起,尤其出现在伤风感冒、流鼻水、鼻塞的时候仍然参与潜水活动,引发耳咽管 (Eustachian Tube) 阻塞所至。其次,也会发生在下潜速度过快,中耳内外压力没法平衡而引起。一般只需要下潜水深6尺左右便有机会引发。 临床症状:外耳压力伤,通常症状比较轻微,面罩塑带附近出痛楚,红肿,症状与耳部反压动作无关。 内耳压力伤常见症状表现为头晕眼花、目眩、恶心呕吐等,症状往往在上水之后 (离开水面) 十二至二十分钟之内仍然持续。 中耳压力伤最常见,发生在下潜的时候,感觉到耳部痛楚、头晕耳鸣、恶心呕吐、中耳出血等症状。 急救措施:在下潜的时候,发生中耳压力伤,首先要停止下潜,停止进行耳部反压动作、上水后可以适当使用 “镇痛剂”,“通鼻剂”等药物,并应尽快找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如果出现听觉受损、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症状持续、应尽快寻求潜水医学专家商讨对策。 大部外耳压力伤,通常只要适当休息症状自然复原,需要的时候可以请教医护人员。
常见潜水疾病——耳压力伤 Ear Barotrauma 耳压力伤大致上又分为内耳压力伤、外耳压力伤、中耳压力伤等三个部分。 成因 A.外耳压力伤比较少见,经常与面罩塑带过紧有关。 B. 内耳压力伤同样比较少见,往往由过分激烈耳部反压动作(ear equalization)而引起。 C. 中耳压力伤,是三者中最常见的,主要由耳部反压动作不良引起,尤其出现在伤风感冒、流鼻水、鼻塞的时候仍然参与潜水活动,引发耳咽管 (Eustachian Tube) 阻塞所至。其次,也会发生在下潜速度过快,中耳内外压力没法平衡而引起。一般只需要下潜水深6尺左右便有机会引发。 临床症状:外耳压力伤,通常症状比较轻微,面罩塑带附近出痛楚,红肿,症状与耳部反压动作无关。 内耳压力伤常见症状表现为头晕眼花、目眩、恶心呕吐等,症状往往在上水之后 (离开水面) 十二至二十分钟之内仍然持续。 中耳压力伤最常见,发生在下潜的时候,感觉到耳部痛楚、头晕耳鸣、恶心呕吐、中耳出血等症状。 急救措施:在下潜的时候,发生中耳压力伤,首先要停止下潜,停止进行耳部反压动作、上水后可以适当使用 “镇痛剂”,“通鼻剂”等药物,并应尽快找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如果出现听觉受损、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症状持续、应尽快寻求潜水医学专家商讨对策。 大部外耳压力伤,通常只要适当休息症状自然复原,需要的时候可以请教医护人员。

为什么潜水后头晕呕吐

4,潜水会给身体带来哪些伤害

机体在某压力下暴露一定时间后,脱离该环境时因压力下降过快和幅度过大,以致在该压力下溶于体内的气体(主要是惰性气体)来不及经循环、呼吸系统扩散排出体外,而从溶解状态游离出来,形成气泡,产生栓塞、压迫等从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减压病主要发生在下列场合:①潜水作业(包括加压舱中模拟潜水);②高气压(沉箱、隧道)作业;③失事潜艇艇员从海底离艇脱险上浮;④飞行人员乘坐非加压座舱飞机或在低压舱中模拟飞行上升高空,或加压座舱的密闭性在高空发生故障;⑤在高压氧治疗舱内工作。 减压病的发病率,由于历年统计标准、压力高低、作业条件、减压方法不同,差别很大。一般认为:在海上潜水作业减压病发生率小于2%;高气压作业0.003~4.24%;模拟上升高空达11700m,而未预吸氧,可达5%。中国在空气潜水方面,1964年的南京长江大桥6号桥墩工程,深度66m,544人次潜水,无发病;1980年打捞阿波丸工程,深度48~69m,13604人次,发病率0.59%。在高气压作业,1969年上海黄浦江越江隧道工程,1.2~1.8大气压,43950人次,发病率0.04%。 病因 本病于1841年已有描述,1845年已明确病因为减压时形成的气泡。加压后在一定压力下,机体各类组织内所溶解的惰性气体可分别达到相应的张力,若减压过速,幅度超过气体的过饱和安全系数,过饱和的部分即由溶解状态游离为气相,形成气泡。血管内的气泡可栓塞血管,血管外的气泡可压迫血管、神经末梢或各种组织。气泡形成后,又可继发性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血管内气泡在血液-气体界面上可促使凝血因子激活,形成厌水性变性血浆蛋白层,使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出血管活性物质,导致血管收缩和血管内凝血。减压本身及形成的气泡,作为刺激因素,可引起一系列应激反应。由于机体体位、供血状态不同,气泡体积大小、数量多少、聚集部位、累及范围、产生和存在时间各异,急性减压病具有各种不同临床表现。从气泡开始形成到出现症状之间有一段潜伏期,约有一半病例的潜伏期不足1小时,绝大多数在6小时以内,超过36小时以上者则未见报道。在氦氧常规潜水及饱和潜水,症状常在减压过程中出现。通常发病愈早、病情愈重。 临床表现 减压病可根据病情轻重分为两型。Ⅰ型:仅有皮肤瘙痒、皮疹,关节肢体疼痛,约占总数的75~90%。Ⅱ型:有其他临床表现,约占10~25%,其中头昏、头痛约31%,运动及感觉障碍(截瘫、瘫痪、大小便失禁)各占25%,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气梗、休克、猝死)约9%,视听器官功能障碍约7%,恶心、呕吐3%。症状可为单一,也可为多种。由于减压后气泡还在不断形成,又可移位,症状发展多变,可突然由轻变重。急性减压病若不能及时正确彻底治疗,症状体征可持续迁延数月、数年、病程呈慢性发展过程,这称为慢性减压病。 诊断 依据为:①有在高气压环境、呼吸压缩气体、进行潜水(高气压、高压氧舱)作业的历史;②有减压不当的历史;③有上述临床表现;④可疑病例经加压鉴别(在加压舱内加压观察反应),若症状迅即消失或明显减轻,即可确诊;⑤用多普勒超声心前区气泡探测仪监测血流中的气泡,可帮助诊断;⑥经鉴别,排除外伤、非潜水疾病及其他潜水疾病。慢性减压病应有急性减压病史、未经治疗或未经彻底治疗,症状继续存在、且单纯加压处理可治愈。 防治 加压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根治疗法。应尽快将患者送入加压舱、由专业医师按相应的加压治疗方案处理;可结合吸氧、补液及药物等辅助治疗。 预后决定于病情轻重、治疗是否及时正确。Ⅰ型常能完全治愈,Ⅱ型若有延误可致残废或死亡
机体在某压力下暴露一定时间后,脱离该环境时因压力下降过快和幅度过大,以致在该压力下溶于体内的气体(主要是惰性气体)来不及经循环、呼吸系统扩散排出体外,而从溶解状态游离出来,形成气泡,产生栓塞、压迫等从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减压病主要发生在下列场合:①潜水作业(包括加压舱中模拟潜水);②高气压(沉箱、隧道)作业;③失事潜艇艇员从海底离艇脱险上浮;④飞行人员乘坐非加压座舱飞机或在低压舱中模拟飞行上升高空,或加压座舱的密闭性在高空发生故障;⑤在高压氧治疗舱内工作。 减压病的发病率,由于历年统计标准、压力高低、作业条件、减压方法不同,差别很大。一般认为:在海上潜水作业减压病发生率小于2%;高气压作业0.003~4.24%;模拟上升高空达11700m,而未预吸氧,可达5%。中国在空气潜水方面,1964年的南京长江大桥6号桥墩工程,深度66m,544人次潜水,无发病;1980年打捞阿波丸工程,深度48~69m,13604人次,发病率0.59%。在高气压作业,1969年上海黄浦江越江隧道工程,1.2~1.8大气压,43950人次,发病率0.04%。 病因 本病于1841年已有描述,1845年已明确病因为减压时形成的气泡。加压后在一定压力下,机体各类组织内所溶解的惰性气体可分别达到相应的张力,若减压过速,幅度超过气体的过饱和安全系数,过饱和的部分即由溶解状态游离为气相,形成气泡。血管内的气泡可栓塞血管,血管外的气泡可压迫血管、神经末梢或各种组织。气泡形成后,又可继发性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血管内气泡在血液-气体界面上可促使凝血因子激活,形成厌水性变性血浆蛋白层,使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出血管活性物质,导致血管收缩和血管内凝血。减压本身及形成的气泡,作为刺激因素,可引起一系列应激反应。由于机体体位、供血状态不同,气泡体积大小、数量多少、聚集部位、累及范围、产生和存在时间各异,急性减压病具有各种不同临床表现。从气泡开始形成到出现症状之间有一段潜伏期,约有一半病例的潜伏期不足1小时,绝大多数在6小时以内,超过36小时以上者则未见报道。在氦氧常规潜水及饱和潜水,症状常在减压过程中出现。通常发病愈早、病情愈重。 临床表现 减压病可根据病情轻重分为两型。Ⅰ型:仅有皮肤瘙痒、皮疹,关节肢体疼痛,约占总数的75~90%。Ⅱ型:有其他临床表现,约占10~25%,其中头昏、头痛约31%,运动及感觉障碍(截瘫、瘫痪、大小便失禁)各占25%,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气梗、休克、猝死)约9%,视听器官功能障碍约7%,恶心、呕吐3%。症状可为单一,也可为多种。由于减压后气泡还在不断形成,又可移位,症状发展多变,可突然由轻变重。急性减压病若不能及时正确彻底治疗,症状体征可持续迁延数月、数年、病程呈慢性发展过程,这称为慢性减压病。 诊断 依据为:①有在高气压环境、呼吸压缩气体、进行潜水(高气压、高压氧舱)作业的历史;②有减压不当的历史;③有上述临床表现;④可疑病例经加压鉴别(在加压舱内加压观察反应),若症状迅即消失或明显减轻,即可确诊;⑤用多普勒超声心前区气泡探测仪监测血流中的气泡,可帮助诊断;⑥经鉴别,排除外伤、非潜水疾病及其他潜水疾病。慢性减压病应有急性减压病史、未经治疗或未经彻底治疗,症状继续存在、且单纯加压处理可治愈。 防治 加压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根治疗法。应尽快将患者送入加压舱、由专业医师按相应的加压治疗方案处理;可结合吸氧、补液及药物等辅助治疗。 预后决定于病情轻重、治疗是否及时正确。Ⅰ型常能完全治愈,Ⅱ型若有延误可致残废或死亡

5,潜水后头疼的缓解方法分享

  缤纷多彩的海底世界让人心情舒畅。但对许多潜水员来说,快乐之后伴随着痛苦,潜水后的几个小时要忍受头痛的折磨。那么,潜水后头疼如何缓解?不知道大家对这方面的了解有多少?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潜水后头疼的缓解方法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潜水后头疼的缓解方法   1、潜水后头疼如何缓解?   过度潜水除了会引起头疼还可能会导致呕吐等不良反应,这可以通过呼吸新鲜的空气,喝水和服用止痛药来缓解。但如果你感到头盖骨遭挤压,并伴随着关节痛,恶心,头晕,或任何其他潜在症状,应尽快寻求医疗帮助。找到自身头痛引发的原因,大部份的头痛都很容易治愈或者预防。但如果是频繁、严重或慢性的头痛,则一定要及时寻求医生诊断治疗。   2、潜水是否需要会游泳?   潜水,理论上来说不需要会游泳。潜水,会穿着专业的潜水装备,有专门的浮力调节装置(B.C),所以即使不会游泳,也可以享受潜水的乐趣,也可以考取潜水证照。但是!游泳可以让你更好的适应在水中的环境,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建议大家学学游泳。   3、潜水是否要考取证照?   不考取证照或是没有证照想潜水,是体验潜水(Discover Scuba Diving,DSD)。是由教练带领下海体验潜水的活动。深度通常不会超过12米。   如果想去各个潜水点跟着导潜自由的潜水,而不是由教练手拉手带领着下水,就必须要拿到潜水证照。潜水证照有不同的级别,包含着不同的知识与技巧。   潜水需要注意什么   1、检查潜水器材   潜水前十分重要的环节马虎不得。自己确认好器材交给同行伙伴在检查一遍,为确保安全,潜水运动规定必须两人一组进行。   2、入水   背上器材,同潜水伙伴一起走入海水(那种后翻后跳的初学者不要学)当水深及腰时,先戴上潜水面罩,扶着同伴穿好脚蹼。作完这一切,将调压器衔于口中,从第二减压部开始呼吸。身子后转,双脚擦地继续后退走向海中,防止因脚蹼的不便而绊倒。   3、下潜   行至预定的潜水地点后,跟随教练沿海底的自然坡度逐渐潜入海中,第一次体验潜水者,下潜深度不可超过六米。下潜途中应随时观察水压计,把握自己所处的深度。   4、水中移动   潜到一定位置时看教练手势,即可四处移动(两人一起)游水时身体保持水中姿势。为减少体力消耗,要有规律地摆动脚蹼,不必紧张(小伙伴就在身边)平稳地呼吸,同时正确调整浮力,以避免同海底相碰。若身子开始感到沉重,调解姿势在浮力调节器也能输入少许空气。观察身边环境和潜水伙伴交换信息。   5、浮起   潜水结束如果要上浮,首先以手势告诉伙伴准备上浮,两人要缓缓上浮。这个时候要注意,上浮速度必须缓慢,太快会因水压的变化引起潜水障碍(身体因水压变化需要一定时间缓解)。浮上水面后立即在浮力调节器中充入空气持浮力,并换成通气管呼吸。   6、上岸   浮出水面后游向岸边到浅水处,和入水时一样倒退上岸,上岸后须做好潜水记录。(养成习惯)如果想更好地体验潜水的乐趣,要认真听好下水前的理论知识做好联系,可以在游泳池练习,初次体验潜水的人,会紧张,希望对即将要来体验潜水的朋友会有所帮助。   潜水必备六种装备   1、潜水镜   面镜——欣赏海底世界的窗口。面镜使你的眼前保留了空腔,让你有清晰的视线。面镜是潜水员在水中的窗口,潜水者必须戴上面镜,才能在水中正常的观看。   2、脚蹼   脚蹼宽大的面积能提供给你强大的动力,你不必靠划动双手产生动力,使得双手能解放出来从事其他工作,比如乐趣无穷的水下摄影。   3、潜水衣   潜水衣可以保持潜水者的身体温度,并防止碰伤及擦伤,是水肺潜水的必要装备。   4、呼吸管   虽然水肺潜水有气瓶和调节器,但是呼吸管还是必要的装备。呼吸管可以让浮潜的人持续将头埋在水中欣赏海底景观,而不需频频抬头换气。你可以不用抬头就在水里呆上整整一天。   5、呼吸调节器   呼吸调节器是保障潜水者生命的重要器材。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障潜水者有稳定均匀的呼吸,是呼吸调节器的使命。它不仅是在水下呼吸用的器具,对潜水者在水中的浮力控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6、潜水表   潜水手表——精准抗压的炫酷装备。为了防止内部受到饱和潜水时所使用的氦气的影响,潜水手表采用排气阀技术的“抗氦气气密结构”以及可以安装和拆卸的旋转表圈,以便于清洗进入手表内部的盐和砂等。    猜你喜欢: 1. 潜水需要准备的工具详细讲解 2. 游泳时水中呼吸方法技巧有哪些 3. 怎样正确学会潜水 4. 如何潜水游泳 5. 学习游泳憋气技巧要如何掌握
  缤纷多彩的海底世界让人心情舒畅。但对许多潜水员来说,快乐之后伴随着痛苦,潜水后的几个小时要忍受头痛的折磨。那么,潜水后头疼如何缓解?不知道大家对这方面的了解有多少?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潜水后头疼的缓解方法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潜水后头疼的缓解方法   1、潜水后头疼如何缓解?   过度潜水除了会引起头疼还可能会导致呕吐等不良反应,这可以通过呼吸新鲜的空气,喝水和服用止痛药来缓解。但如果你感到头盖骨遭挤压,并伴随着关节痛,恶心,头晕,或任何其他潜在症状,应尽快寻求医疗帮助。找到自身头痛引发的原因,大部份的头痛都很容易治愈或者预防。但如果是频繁、严重或慢性的头痛,则一定要及时寻求医生诊断治疗。   2、潜水是否需要会游泳?   潜水,理论上来说不需要会游泳。潜水,会穿着专业的潜水装备,有专门的浮力调节装置(B.C),所以即使不会游泳,也可以享受潜水的乐趣,也可以考取潜水证照。但是!游泳可以让你更好的适应在水中的环境,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建议大家学学游泳。   3、潜水是否要考取证照?   不考取证照或是没有证照想潜水,是体验潜水(Discover Scuba Diving,DSD)。是由教练带领下海体验潜水的活动。深度通常不会超过12米。   如果想去各个潜水点跟着导潜自由的潜水,而不是由教练手拉手带领着下水,就必须要拿到潜水证照。潜水证照有不同的级别,包含着不同的知识与技巧。   潜水需要注意什么   1、检查潜水器材   潜水前十分重要的环节马虎不得。自己确认好器材交给同行伙伴在检查一遍,为确保安全,潜水运动规定必须两人一组进行。   2、入水   背上器材,同潜水伙伴一起走入海水(那种后翻后跳的初学者不要学)当水深及腰时,先戴上潜水面罩,扶着同伴穿好脚蹼。作完这一切,将调压器衔于口中,从第二减压部开始呼吸。身子后转,双脚擦地继续后退走向海中,防止因脚蹼的不便而绊倒。   3、下潜   行至预定的潜水地点后,跟随教练沿海底的自然坡度逐渐潜入海中,第一次体验潜水者,下潜深度不可超过六米。下潜途中应随时观察水压计,把握自己所处的深度。   4、水中移动   潜到一定位置时看教练手势,即可四处移动(两人一起)游水时身体保持水中姿势。为减少体力消耗,要有规律地摆动脚蹼,不必紧张(小伙伴就在身边)平稳地呼吸,同时正确调整浮力,以避免同海底相碰。若身子开始感到沉重,调解姿势在浮力调节器也能输入少许空气。观察身边环境和潜水伙伴交换信息。   5、浮起   潜水结束如果要上浮,首先以手势告诉伙伴准备上浮,两人要缓缓上浮。这个时候要注意,上浮速度必须缓慢,太快会因水压的变化引起潜水障碍(身体因水压变化需要一定时间缓解)。浮上水面后立即在浮力调节器中充入空气持浮力,并换成通气管呼吸。   6、上岸   浮出水面后游向岸边到浅水处,和入水时一样倒退上岸,上岸后须做好潜水记录。(养成习惯)如果想更好地体验潜水的乐趣,要认真听好下水前的理论知识做好联系,可以在游泳池练习,初次体验潜水的人,会紧张,希望对即将要来体验潜水的朋友会有所帮助。   潜水必备六种装备   1、潜水镜   面镜——欣赏海底世界的窗口。面镜使你的眼前保留了空腔,让你有清晰的视线。面镜是潜水员在水中的窗口,潜水者必须戴上面镜,才能在水中正常的观看。   2、脚蹼   脚蹼宽大的面积能提供给你强大的动力,你不必靠划动双手产生动力,使得双手能解放出来从事其他工作,比如乐趣无穷的水下摄影。   3、潜水衣   潜水衣可以保持潜水者的身体温度,并防止碰伤及擦伤,是水肺潜水的必要装备。   4、呼吸管   虽然水肺潜水有气瓶和调节器,但是呼吸管还是必要的装备。呼吸管可以让浮潜的人持续将头埋在水中欣赏海底景观,而不需频频抬头换气。你可以不用抬头就在水里呆上整整一天。   5、呼吸调节器   呼吸调节器是保障潜水者生命的重要器材。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障潜水者有稳定均匀的呼吸,是呼吸调节器的使命。它不仅是在水下呼吸用的器具,对潜水者在水中的浮力控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6、潜水表   潜水手表——精准抗压的炫酷装备。为了防止内部受到饱和潜水时所使用的氦气的影响,潜水手表采用排气阀技术的“抗氦气气密结构”以及可以安装和拆卸的旋转表圈,以便于清洗进入手表内部的盐和砂等。    猜你喜欢: 1. 潜水需要准备的工具详细讲解 2. 游泳时水中呼吸方法技巧有哪些 3. 怎样正确学会潜水 4. 如何潜水游泳 5. 学习游泳憋气技巧要如何掌握

文章TAG:潜水后有什么反应潜水  水后  有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