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蜢施什么药,根据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防治蝗虫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来源:整理 编辑:野钓技巧 2023-03-11 20:17:48
1,根据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防治蝗虫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不知你是否看过中央台的一期关于一大群蝗虫的"失踪问题",在北美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大的蝗虫群.那是遮天闭日的一大群.目击者说,开始以为是一片乌云.但后来发现云团的移动速度很快,稍微近点时才发现那是一大片蝗虫.一眼看过去,密密麻麻的.开始时,人们还有铁锹打,用脚踩.后来实在太多了,身上都爬满,人们不得不进室内,并关紧门窗.透过窗户看着外面的蝗虫,很快,他们什么也看不见了,因为玻璃上爬满了蝗虫. 这样大的一群按道理应该是门丁兴旺的.%蝗虫是在土壤里挖洞产卵的 所以防治蝗虫灾害需要在土壤里撒药 把他们在襁褓中扼杀 一旦蝗虫群上了天就没什么能阻挡他们了
2,用什么药杀蚱蜢
3,古代对蝗虫的防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汉隐帝乾祐年间,鉴于鹆鸟能吞食蝗虫,曾敕令禁捕,以加强或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不利于虫害繁殖的环境条件。古代用于防治害虫的药物种类范围颇广:植物性的有嘉草、莽草、牡蘜等;动物性的有蜃灰、蚕矢、鱼腥水等;矿物性的有食盐、硫黄、石灰、砒霜等。施用方法也多种多样,用饵诱方法除虫的记载,包括混入种子收藏,拌同种子种植,浸水或煮汁洒喷,点燃熏烟,直接塞入或涂抹虫蛀孔等。此外,古代还有许多通过收获物处理等方法以防虫害,如汉代王充《论衡》提到麦种,必须烈日晒干然后收藏;《农政全书》提到棉子用腊月雪水浸可以防蛀;《豳风广义》和《农圃便览》等提到用沸水和雪水冷热交替浸种可以防病防虫等。总之,我国古代人民对蝗害有一定的认识,历代政府不仅在防治技术上采取了多种措施,说明已知根据害虫的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进行防治,而且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治蝗的法规,如选择抗虫品种、精耕细作、清除杂草、轮种间作到药物防除等。其中的很多经验,至今仍有参考意义。
4,农作物一季度需打药几次
这个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作物打药的次数不一样。而且气候和虫害发生频率每年也不一样。农作物一季打几次药,没有固定次数、这要根据你所种植作物种类,天气及病虫害发生情况需要打几次打几次!小麦:播种的时候可以施用一次底肥,冬季开始解冻的时候根据土地的墒情要进行冬灌,以保持水分和减少冻害。冬季结束,春季到来,小麦开始返青的时候最好再灌溉一次。等到小麦开始孕穗扬花的时候,这个时候需要保证水肥,一般的,这个时候水分充足的话,到成熟是没有问题的。至于打药,对于小麦来说,不需要过多打药。一般来说,在小麦开始扬花到灌浆期的时候最容易出现麦芽虫和红蜘蛛,这个时候要根据发病情况来打药。对于由于天气造成的条锈病,叶锈病,以及霜霉病的话,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打药。一般来说小麦不需要追肥,底肥一次性使用够就可以。玉米:同样播种的时候要底肥,拔节期和大喇叭期是其营养临界期,这个时候一定要保证水肥,之后的扬花期也要保证水分。至于打药,由于苗期虫害比较多,可以在播种的时候进行拌种,防止苗期的小弟老虎。至于以后,有可能也出现蚜虫,但是危害不大,一般不考虑打药!当然也可能出现二化螟三化螟什么的水稻:呵呵,长在水里一般不缺水,快要抽穗的时候保证足够的水就可以了,扬花灌浆以后基本不要水也可以。肥的话,水稻田里面在插秧之前可以先撒上一些,然后在分蘖的时候再撒一些追个肥就可以了。至于打药,在我们那个地方主要就是分蘖以后抽穗期之前的绿蚂蚱,稻叶蝉啊什么的比较多,还有其他一些伤害水稻叶子的,根据情况打药。总的来说,大田作物打药根据情况,多观察,没有必要提前防止。
5,怎么防治蝗虫
蝗虫农业防治:(1)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2)做到大面积荒滩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基地的面积。(3)植树造林,改变蝗区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4)提高耕作和栽培技术,达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变作物的布局,减少蝗害。生物防治:(1)在蝗灾区,使用高效低毒的农业和生物农药,保护蝗区的捕食性天敌。也可在山坡放养鸡、鸭、鹅等家禽防治。(2)大面积施用微孢子虫。竹蝗防治方法 一、营林防治法:利用冬季竹林抚育、垦复中挖除竹蝗卵块;保留适量的阔叶树,以利天敌的繁衍。 二、诱杀:将稻草切成四五寸长,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湿性敌百虫0.05-0.l公斤配制的药液中,浸没8小时,于晴天早晨分散堆放于竹林。 三、药剂防治:在蝗蝻(蝗虫若虫)出土10日内,用敌百虫粉撒于小竹、杂草上。上大竹后用敌敌畏烟剂熏杀。 越北腹露蝗防治方法 一、越北腹露蝗孵化期相对集中,低龄蝗喜在植株上(如水柳树)群集取食,若采用对口农药全面对虫源地施药,有效率在95%以上。 二、广东越北腹露蝗的虫源地主要分布在小北江支流的河滩荒地,为确保施药期间的人畜安全,减少污染,建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5%锐劲特悬浮剂,每亩用20—3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施。 三、加强监测,施药后一周迅速检查防治效果,对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时补施药一次。 改造蝗区的主要措施 1、 兴修水利。包括稳定湖、河水位,合理排灌,综合治理旱、涝、碱、蝗,大面积垦荒种植等,以改造并压缩发生基地。 2、改变发生地的植被,因地制宜种植飞蝗不食的作物。 3、提高耕作和栽培技术,改变飞蝗发生地的土壤条件。尚未得到彻底改造的蝗区,在做好蝗情侦查和测报的基础上,于 3龄前采用超低容量制剂如马拉松、乐果等进行药治。农田附近要将蝗蝻消灭在孵化阶段。 化学防治方法 使用菊酯类农药快速压低高密度飞蝗后,应交替或配合使用一些药效期长,环境污染小的仿生物农药,如卡死克等。同时要加强农业防治,抓紧收割成熟稻谷。要尽快犁田耕地,破坏田间地下飞蝗卵块。尽快完成插秧和加强田间管理,减少飞蝗为害。
6,蚧蚂病虫害用什么药
病虫害防治本着治准、治早、治小的目的,发现病株,实行挑治,早期用药,一药多治,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茎部病害(姜瘟病、姜腐烂病等);田间发现病株时,及时挖除病株及病株周围土壤,带出大田深埋,在穴内施漂白粉125克或浇1%的漂白粉液,然后用无菌土封堆,防治效果良好。 叶部病害(姜炭疽病、叶枯病等):大姜田间发现炭疽病、叶枯病病叶时,应及时摘除并放于塑料袋内,带出大田烧毁或深埋。同时及早采用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防治,7~10天1次,连喷2次。注意喷匀喷细。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 姜螟及蚜虫:田间发现姜螟、蚜虫时,及时用阿维菌素制剂防治,根据姜生长大小和虫害情况适当改变用量一、 姜软脚病:俗称姜发瘟 症状:发病初期茎叶凋萎,后变鲜黄,叶片萎缩,根呈水渍状。姜茎近块根3cm左右处横切面呈浅黑色,不久就有乳白色粘液流出. 防治措施:一旦发病应及时拔除发病的植株,并用5%的石灰水或用50g高锰酸钾,对水50kg对土壤进行消毒。 发生时间:此病在小满至大暑期间 条件:主要通过土壤、水及姜种传播 . 二、 叶部病害(姜炭疽病、叶枯病等): 症状:防治,7—10天1次,连喷2次 防治措施: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 发生时间: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 条件:防治,7—10天1次,连喷2次. 三、 姜腐病 症状:症是由皮烂向中心(姜瘟病则由心烂向皮),积水或施下未经腐熟的粪肥,易引发此病 防治措施:不让姜地积水;施用的农家肥要沤熟。若已发病,可淋施波尔多液,或按防软脚病的办法进行土壤消毒。 四、 姜螟,农民称其为钻心虫、蚜虫 症状:症是由皮烂向中心(姜瘟病则由心烂向皮),积水或施下未经腐熟的粪肥,易引发此病 防治措施:及早扑灭姜螟成虫,捉除幼虫,或在一、二龄的幼虫期施药毒杀幼虫期毒杀可用除虫菊脂类农药50g对水300--400kg喷杀,或用速杀灭丁50g对水400kg在傍晚喷于姜苗心叶,待药液流到茎部就可把姜螟幼虫毒杀。阿维菌素制剂(1.8%灭虫灵)6000倍液防治,根据姜生长大小和虫害情况适当改变用量。同时,晚上开启高压汞灯,诱杀成虫。土壤消毒。 发生时间:此虫从5月份初即可见幼虫为害,以姜苗分枝盛期的7、8月为盛期 . 五、 姜粪虫蛆 症状:其成虫是一种蝇类 防治措施:可用敌敌畏5000倍液淋于虫害区,以杀灭幼虫,并防止其蔓延危害其它植株。
7,蝗虫的防治用什么药剂配方效果最好
一是设毒饵防治:在晴天无风时,用麦糖或新鲜碎草、水、40%的氧化乐果乳油以100:100:0.6的比例混合拌匀,每亩用量1.5至2公斤,随配随撒。注意用药后在农田醒目的地方一定要立标牌或派专人看管,不能污染农作物。二是喷施化学药剂:在低龄若虫期喷施1万倍20%灭幼脲1号悬浮乳剂。在高龄若虫和成虫期,常喷施1000倍50%的辛硫磷乳油或50%的杀螟松乳油进行防治。地面药剂防治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技术进行喷雾防治。用马拉硫磷、溴氰菊酯(敌杀死)、高氯·马、高效氯氰菊酯、氟虫脲(卡死克)等药剂。在农田草场交错地带打60-100米左右保护带,发生严重的农田进行全面喷药防治。生物防治措施 在农牧交错区域的重点蝗区,使用生物制剂进行超低量喷雾防治,可大大降低蝗虫的发生频率。不但可以降低当年虫口密度,而且可以持续减少蝗虫种群数量,不仅保护了环境,节约了成本,而且达到可持续治理的目的。可选用浓度为2×109个孢子/亩的蝗虫微孢子虫制剂或用绿僵菌、苦皮藤素、狼毒素等生物制剂。⒈农业防治 ⑴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 ⑵做到大面积荒滩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基地的面积。 ⑶植树造林,改变蝗区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 ⑷提高耕作和栽培技术,达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变作物的布局,减少蝗害。 ⒉生物防治 ⑴在蝗灾区,使用高效低毒的农业和生物农药,保护蝗区的捕食性天敌。 ⑵大面积施用微孢子虫。栽培防治。栽培植物前,深翻土壤25至30厘米,通过暴晒、机械损伤、用天敌捕杀等方法破坏虫卵,降低虫口密度。及时清除农田四周杂草,破坏蝗虫的生存环境。 人工捕杀。虫口密度不大时,可组织人工撒网捕杀。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虫口密度。蝗虫的天敌如鸟类、蛙类、益虫、螨类、病原微生物等。应多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增加天敌数量。 化学防治。一是设毒饵防治:在晴天无风时,用麦糖或新鲜碎草、水、40%的氧化乐果乳油以100:100:0.6的比例混合拌匀,每亩用量1.5至2公斤,随配随撒。注意用药后在农田醒目的地方一定要立标牌或派专人看管,不能污染农作物。二是喷施化学药剂:在低龄若虫期喷施1万倍20%灭幼脲1号悬浮乳剂。在高龄若虫和成虫期,常喷施1000倍50%的辛硫磷乳油或50%的杀螟松乳油进行防治。改造蝗区生态环境(1)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2)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基地的面积。(3)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利用好当地优势天敌,发挥其自然控制蝗虫种群的能力。(4)农林牧渔综合开发。对重点内涝蝗区可采用“上粮下鱼”的农业综合开发措施,抑制飞蝗种群密度。对较稳定的蝗区,可通过飞播牧草、定期放牧、加强草场管理等措施,提高植被的覆盖度。[1] 化学防治防治适期:一般将严重发生的蝗虫防治适期定为蝗蝻孵化出土盛期至3龄前。防治指标:东亚飞蝗的防治指标为夏蝗0.3头/㎡,试行0.45头/㎡。(1)喷雾或喷粉。马拉硫磷+二线油、锐劲特超低量喷雾剂等用于飞机超低量喷雾。卡死克、马拉硫磷原油、来福灵等用于地面超低量喷雾。(2)毒饵诱杀。当药械不足或植被稀疏时,用毒饵诱杀防治效果好。[1] 生物防治(1)在蝗灾区,使用高效低毒的农业和生物农药,保护蝗区的捕食性天敌。也可在山坡放养鸡、鸭、鹅等家禽防治。(2)大面积施用微孢子虫。[1]
8,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么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画脚。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且:准备。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脚。足:画脚 20.亡:丢失,失去。 21.为:给,替。 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26、谓:对......说。译文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分析点评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肤浅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不要因为小小的错误而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东西。"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真是可惜! 揭示道理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了,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3: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③;以锤④毁之,钟况然⑤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7)也!注释(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3)则:但是(4)负:用背驮东西。 (5)锤(chuí):槌子或棒子。 (6)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7)遽(jù):立刻。 (8)悖(bèi):荒谬。 (8)恶(e):害怕。 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寓意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嫦娥奔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和.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摘令伐木。注释斫:zhuo,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翻译羿从西王母处请来不死之药,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飞往月宫 嫦娥于是就住在月宫之中,变成了蟾蜍 就是传说中的月精 故老的传说中月亮上有颗桂树,还有蟾蜍。因此有一本记录异事的书上说:”月亮上有颗桂树非常高,树下有个人不停的砍砍,可是树被砍开之后马上就愈合了,砍树的人叫做吴刚,是西河人,在学仙道的时候犯了过错,就罚他砍伐桂树。刻舟求剑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寓言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注释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古今异义词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自己网上查的,并记下来桃花源记 陶渊明一、.解释下列有下划线的字词缘溪行 夹岸数百步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复前行 欲穷其林渔人甚异之 仿佛若有光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乃大惊 具答之 咸来问讯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此中人语云 便扶向路 及郡下 诣太守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欣然规往 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2、渔人甚异之。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三、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展开桃花源记 陶渊明一、.解释下列有下划线的字词缘溪行 夹岸数百步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复前行 欲穷其林渔人甚异之 仿佛若有光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乃大惊 具答之 咸来问讯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此中人语云 便扶向路 及郡下 诣太守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欣然规往 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2、渔人甚异之。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三、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①自然环境:②社会环境:③生活状况:④精神状态:2、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3、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4、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四、一词多义【中】①晋太元中 ②中无杂树【志】 ①寻向所志 ②处处志之【为 】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 ①寻向所志 ②寻病终【闻 】 ①村中闻有此人 ②具言所闻【舍 】 ①便舍船 ②屋舍俨然【作 】 ①其中往来种作 ②设酒杀鸡作食五、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 古: 今:2、豁然开朗 古: 今: 3、阡陌交通 古: 今: 六、通假字找出下句的通假字,并解释便要还家:七、成语从本文总结出几个成语,并解释。(至少四个) 陋室铭 刘禹锡一、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孔子云:何陋之有?二、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词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三、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2、文章的点题句:_______,______。3、文章是从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4、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_____,_____。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5、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____,引用孔子的话又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6、《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____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爱莲说 周敦颐一、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词。可爱者甚蕃 独爱菊 世人盛爱牡丹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 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矣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可爱者甚蕃。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濯清涟而不妖。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三、课文研读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2、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3、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核舟记 魏学洢一、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为宫室 以至鸟兽 罔不因势象形 尝贻余核舟一 盖大苏泛赤壁云 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 箬篷覆之 清风徐来 石青糁之 佛印居右 其两膝相比者 佛印绝类弥勒 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 诎右臂支船 左手倚一衡木 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 钩画了了 其色墨 其色丹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4、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5、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6、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7、技亦灵怪矣哉。三、课文研读1、下面对句子理解错误的是a、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船身长大约八分多一点。c、盖大苏泛赤壁云:船的顶层刻着大苏游赤壁时的云彩。d、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能用一寸来长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具、人物。2、结合全文,指出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a、《核舟记》一文选自清代人张超编辑的《虞初新志》。b、文章说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c、文章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 术的卓越成就。d、“尝贻余核舟一”,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苏轼。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是a、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说明雕刻家有多方面的成就。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有错误的是a、尝贻余核舟一(贻,赠)b、能以径寸之木(径,直)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惊奇)d、石青糁之(石青,一种青色颜料,名词作状语,译“用石青” 一词多义【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特殊的,异乎寻常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名词。)【可】高可二黍许(大约,副词)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助动词)【为】为宫室(做,雕刻,动词) 中轩敞者为舱(是,动词)【端】东坡右手执卷端(一头,一方,名词) 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形容词)古汉语句式1、判断句例子: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句意是:中间那戴高帽多胡须的是苏东坡。)2、盖大苏泛赤壁云。(“大苏泛赤壁”是主谓词组,在句中充当谓语,说核舟刻的是什么,主语承上一分句宾语:核舟。“盖”,发语词。判断句。句意是:刻的是苏东坡乘船游赤壁。)2、倒装句例子:1、其两膝相比者,可隐卷底衣褶中(“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结尾,相当于“的”。句意是:他们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都隐没在书画卷下边的衣褶里。)3、省略句例子:1、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句首省略主语“佛印”。句意是:(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2、各隐卷底衣褶中。(“隐”后省略介词“于”。句意是:都隐没在书画卷下边的衣褶里。) 大道之行也 《礼记·礼运》一、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词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男有分 女有归 是谓大同 货恶其弃于地也 衿寡孤独废疾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5、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三、课文研读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2、作者认为理想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3、解释下面下划线的字,并写出含有这个字且意义、用法相同的成语。 ①选贤与能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 三峡 郦道元一、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词。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虽乘奔御风 则素湍绿潭 清荣峻茂 属引凄异 哀转久绝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课文研读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3、“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4、“渔者歌”有什么作用?5、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四、古汉语知识积累1、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句意是: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2、一词多义 ①沿溯阻绝(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绝:极) ③哀转久绝(绝:停止;消失)3、词类活用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动词做名词。句意是: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②林寒涧肃(寒,清凉;肃,寂静。寒,肃,在句中充当谓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句意是:树林和山涧献出一片清凉和寂静。)③空谷传响(空谷:在空荡的山谷里,名词作状语。句意是: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④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⑤回清倒影(清:清波)4、古今异义词①或王命急宣(或,有时。今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句意是: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 ②至于夏水襄陵(至于,是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今常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句意是: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一、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词古来共谈 五色交辉 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三、课文研读1、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2、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3、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一、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词。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课文研读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了什么?表现景物什么特点?2、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3、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观潮 周密一、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词。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 吞天沃日 随波而逝 溯迎而上 皆披发文身倏尔黄烟四起 人物略不相睹 方其远出海门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二、把课文“吴儿善泅者数百……以此夸能。”翻译成现代汉语。三、课文研读1、阅读“每岁京尹……随波而逝。”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段文字主要写的内容是什么?作者写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②写阵式变化多端的一句是: _______。 ③写水军演练技艺高超的一句是:__________。2、文章最后一段是从哪四 湖心亭看雪 张岱一、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词人鸟声俱绝 余拿一小舟 焉得更有此人 客此 莫说相公痴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有两人铺毡对坐,以童子烧酒炉正沸。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三、课文研读1、“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一句是从什么角度写雪的?一个“绝”字传达了哪些信息?3、文章结尾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个方面来写观潮的人之多?作者以此来表现什么?收起作者:列御寇 出处:《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北人食菱出处:《雪涛小说》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陈元方候袁公作者:刘义庆 出处:《世说新语·政事》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愚人食盐出处:《百喻经》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注释】:更:改变 闻已:人有负盐负薪者出处:《北史·李惠传》(后魏惠,为雍州刺史。)人有负①盐与负薪者,二人同释②重担,息树阴下。少时,且行,二人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③肩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时雍州刺史李惠,谓其群下曰:“拷此羊皮可知主乎?”群下咸无杨氏之子作者:刘义庆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父善游出处:《吕氏春秋》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jù)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bèi)矣。 【注释】:①善:擅长 ②岂:难道 ③这嫦娥奔月出处:《淮南子》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和.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摘令伐木。【注释】:斫:zhuo,大锄;学弈作者:孟子 出处:《孟子·告子》1.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截竿入城出处:《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字词解释者:代词。可以译为“的人”初:开始精卫填海出处:《山海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揠苗助长作者:孟子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世无良猫出处:《耳食录》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蘮。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词意】某:某个人;有个人。 恶:厌恶,讨厌。 破家:倾尽所有的家财。 益:更加郑人买履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rdq狼作者:蒲松龄 出处:《聊斋志异》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人有亡斧者出处:《吕氏春秋·去宥》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皆无似窃斧者也。 【注释】:人有亡斧者:有个丢掉斧子的伯牙绝弦出处:《吕氏春秋·本味》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吴起守信作者:宋濂 出处:《龙门子凝道记》曩(昔)(13)吴起(17)出遇故(9)人,而止(12)之食(10)。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1)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2)人求(14)故人。故人来,方(3)滥竽充数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滥竽充数① 齐宣王②使③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④请⑤为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食⑦以⑧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⑨立,好⑩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刻舟求剑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鹬蚌相争作者:刘向 出处:《战国策》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曾子杀彘出处:《韩非子》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汝)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②。”妻适市来③,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⑤。”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矛与盾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 陷子之盾 , 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画蛇添足作者:刘向 出处:《战国策·齐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掩耳盗铃出处:《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③;以锤④毁之,钟况然⑤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7)也! 【注释】:(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孟母三迁作者:刘向 出处:《烈女传·卷一·母仪》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杀骆驼破瓮出处:《百喻经》昔有一人,先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④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木兰诗出处:《乐府诗集》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道之行也作者:孔子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①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论语十则作者:孔子 出处:《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学作者: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三峡作者:郦道元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 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绝。或王命急宣(9),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间童趣作者: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工之侨献琴作者:刘基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愚公移山作者:列御寇 出处:《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译文一: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黔之驴作者: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2)船载以入(3)。至则(4)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5)大物也,以为神(6)。蔽林间窥之(7)。稍出近之(8),慭慭然(9),莫相知(10)。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11),远遁(12),口技作者: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始得西山宴游记作者:柳宗元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者:孟子 出处:《孟子》天时⑴不如地利⑵,地利不如人和⑶。三里之城⑷,七里之郭⑸,环⑹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⑺非不深也,兵革⑻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⑼而去唐太宗吞蝗作者:吴兢 出处:《贞观政要》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孟子 出处:《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4),管夷吾举于士(5),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故天将降大任(8)于斯(9)人也(10),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 出处:《陶庵梦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áo)一小船,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地震作者:蒲松龄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①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②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③乐羊子妻作者:范晔 出处:《后汉书·列女传》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文章TAG:
蚱蜢施什么药蚱蜢 什么 根据